首页 > 国学文化

古代也有教师节

创建日期:2021-09-10

  9月10日是教师节,正所谓“饮其流者怀其源,学其成时念吾师。”我们在感谢老师们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也比较好奇,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,既然现代为老师们设立了教师节,那么古代有没有类似的节日呢?

  实际上,古代也有“教师节”,主要是为了纪念孔子。黄宗羲《与陈乾初论学书》记载:在汉代,每年孔子诞辰日,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祭拜孔庙,还邀请国子学、太学的经师入宫,统一宴请,“为饮食之客,席间词赋其娱”。

  唐宋时期,不仅沿袭了祭祀孔子的礼俗,各地还会从学校的教师中选拔成绩突出者,报送朝廷。获“优秀”称号的教师,会得到奖赏和激励。

  到了清代,在孔子诞辰日这天,朝廷会给各个书院、学府教师“加薪”,成绩卓著者还能“升职”,最高被授予八品职衔。据《帝京岁时纪胜》载,北京民间在当天“禁止屠宰,祭文庙,各书室设供,师生瞻拜”,重视程度可见一斑。

  这样看来,古代的教师节是在祭拜孔子的同时让老师们享受节日,休休假,吃吃饭,升职加薪等。不过西汉以前并没有比较完善的教师制度,也没有啥教师资格证或管理,只要有人愿意当你的学生听你讲学,你就是一名老师。

  东汉时期就出现了教师资格考试,想要成为国家公务员——“太学博士”,就必须要通过太常主持的考试。太学毕竟是国家最高学府,所以对考生也有了高标准,要求必须教导过五十名学生,年龄在50岁以上。

 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已经有了完备的官学制度(也就是公办学校),朝廷对于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教学能力都有了严格的考核,授课学生、授课数量都是核定老师是否合格的重要选项。而宋朝时期民办教育开始兴盛,书院流行,但朝廷对公办教育仍然是高标准严要求,想吃公家饭,没问题,先考证再说!

  古代的教育机构分为官学和私学。所谓官学吃公家饭,教师在中央和地方出资培养人才的地方,比如说太学、国子监、府学、州学工作,同时国家对你的教师身份进行认可。

  国子监是元、明、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

  而私学则类似于私塾,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当老师,私学由家族、地主聘请有学问的老师教导孩子们读书。由于没有一定的聘请标准,当时评价老师主要从品行、学识和是否循循善诱这几个方面来考量,而中国特有的科举也导致了对教师年龄、资历有要求,不管是公家还是私塾,老师的年龄一般都在50以上,有足够的经验和阅历。

  古代启蒙教育主要分为家塾、私塾。家塾是家族设置的学堂,来上学的主要是家族内部的孩子们(比如红楼梦里贾家就有自己的家塾,老师也是本家),这类家塾一般不对外开放,请的也一般是学识渊博享有盛名的老师。

  家塾,一般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财力聘请老师

  私塾则是老师自己举办,课堂设在老师家或者是祠堂或庙宇等等。到了教师节这天,家长们或者给老师送鸡蛋(清朝道光年间徽州一位老师就要求学生们每年给他送三次鸡蛋,每次六枚,算下来一年足足收了一千多枚!)或者送束脩六礼。这六礼包括:芹菜(勤奋好学)、莲子(怜惜老师辛劳教学)、红豆(鸿运高照)、枣子(孩子们早日成名)、桂圆(圆圆满满)、干瘦条肉(对老师的赤子之心)。

 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,对老师的讴歌和赞美不绝于耳。慢慢的,孩子们长大了,老师们却老了,最后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康健,桃李满天下!

孔夫子
微信公众号:孔夫子读书
关注我们,每天分享更多文化艺术,著作经典!
1000000+人已关注

上一篇:毛主席八岁至八十岁全部诗词

下一篇:为何怀古诗多苍茫伤感?

文章评论

猜你喜欢

孔夫子